冬至到,寒意浓
《冬至》
贵谷子
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意味着最寒冷的天气即将到来。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在冬至节气里,一起来看看无锡市滨湖实验天鹅湖幼儿园的萌娃们在幼儿园里做些什么吧!
品冬至 话冬至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听故事,观看图片、视频《冬至的由来》,传唱“二十四节气歌”,念“九九”儿歌等多种形式了解有关冬至节气的来历和风俗文化,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后最寒冷的天气即将到来。
冬至来 始数九
按照我国古代历法,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它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消寒图基本有三种,文字版、铜钱天气版和梅花版,一起来看看天幼孩子们画的梅花版消寒图吧!
包饺子 搓汤圆
冬至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老师带领孩子们体验包饺子、搓汤圆的乐趣。瞧,孩子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了一个个漂亮的水饺和汤圆。“瞧,我做的是小熊的饺子!”“我做的是小白兔的饺子!”“我俩比一比谁的更漂亮!”“哇,我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饺子和汤圆,真是太棒了!”看着自己包的饺子和汤圆,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回家后,孩子们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搓汤圆,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幸福和温暖紧紧包围着他们。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了传统节气的氛围,更让孩子们在贴近生活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动手参与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相信这样有意义的“冬至”已经深深印入了孩子们的心中,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将在天幼孩子们的身上不断传承下去。
冬至习俗
1. 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2.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源远流长,相传源自汉代。据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极为鲜美,十分称赞。自此之后,冬至吃狗肉在民间逐渐形成了习俗。现在,人们在冬至日都会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物,期盼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3. 赠鞋帽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
用户登录